开云平台

汉语言文学系开展“铸魂育人”课程思政专题研讨

开云平台:

作者:刘洋   更新日期:2021/11/04   来源:汉语言文学系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开云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推进我系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落实我系课程思政系列活动的安排部署,我系分别于10月19日下午、11月2日下午在七号楼223会议室开展“铸魂育人”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李敏霞教授主持会议,张瑞卿、赵红玫、高业等11位老师作汇报发言,汉语系全体专任教师参与研讨。



几位青年教师分别以各自主讲的课程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当中。高业老师主讲的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她指出:近三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深邃浩瀚、丰富多彩,教师需要对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古典文学作家作品非常熟悉,从宏观上把握好教学体系的设计,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到实际教学中,要在每个教学模块中找出连接最紧密、实际教学最可行的思政元素。在谈到具体方法时她强调:要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结合个人成长的经历,分组探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值得今人学习的精神,从而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授课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思政元素的带入方式要接地气。

陈秀荣老师主讲的课程是媒介素养。她指出,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传播环境,为他们反思娱乐、辨析娱乐提供指导。陈老师以“广告”一节为例,讲到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绿水青山”,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而生动再现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

其乐格尔老师主讲的课程是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她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本门课程与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内容交叉互渗,着重培养学生“讲政治、重理性”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学生在新闻生产和传播活动中明确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维护、宣传和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王宁、秦碧堃两位老师根据自身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分别谈到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具体方法。两位老师一致认为,通过对热点话题的探讨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思政内容也在这一过程中最容易被学生接受。

祁保国、张瑞卿、赵红玫、赵再岚四位老师则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向与会老师分享了他们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祁保国老师指出:古人讲师者要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身为人师的基本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则是新时代对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学既要言传更要身教,一名教师不单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做学生为人处事的榜样。真正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有时并非课堂上讲授的概念理论,而是一名教师的精神面貌、人格魅力。

赵再岚老师指出:汉语言文学的大多数专业课是中外优秀文化的结晶,强调心性修养和德性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从美育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美、爱好美、欣赏美、表现美,在美文佳句中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拓展视野,提升自我审美水平。

张瑞卿和赵红玫两位老师长期从事于我系师范生实习工作,她们一致认为:文学即人学,思政教育不仅在课上,更应在课下,老师要了解学生,要走进他们的生活、深入他们的内心。



李敏霞主任根据几位教师的发言做出评点。她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广大教师应当肩负起思政教学的重任。我系教师要努力发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贯彻实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指示精神。

系副主任王敏对本次研讨做总结。她指出:课程思政教学应当“润物细无声”,这是经过两次专题研讨后老师们达成的一项基本共识。在研讨的过程中,老师们能够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围绕专业课程,从不同的维度挖掘思政元素。王主任还鼓励老师们要继续推进落实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将研究、讨论的成果落到实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云中大街  邮编:015000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478-8414047

开云平台 - 搜狗买球指南